集電工絕緣產品研發、生產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企業
全國咨詢熱線
138 6455 5175
138 6455 5175
Banner
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內容
聚酯薄膜(PET)常見表面缺陷分析及解決方案
- 2025-06-13-

聚酯薄膜(PET)是一種性能優異的高分子材料,廣泛應用于包裝、電子、光學等領域。其表面質量直接影響后續加工(如印刷、復合、鍍鋁等)的性能和成品質量。然而,在生產過程中,PET薄膜表面常出現各類缺陷,需結合成因分析并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。以下從常見缺陷類型、成因分析及解決方案三方面展開說明。

一、常見表面缺陷及成因分析

1.劃傷(劃痕)

表現:薄膜表面出現線狀或點狀劃痕,嚴重時影響光學性能或印刷效果。

成因:

設備因素:導輥、壓輥表面有硬質顆粒(如金屬屑、灰塵),或輥面磨損不光滑;收卷/放卷過程中張力不均導致薄膜與輥面摩擦加劇。

環境因素:車間內粉塵、碎屑未有效控制,飄落于薄膜表面后被輥壓固定。

操作因素:薄膜在搬運、分切過程中與尖銳物體接觸(如刀具、金屬邊框)。

2.晶點(魚眼)

表現:薄膜表面出現透明或半透明的微小凸起顆粒,類似“魚眼”,可能局部影響透明度或印刷附著力。

成因:

原料問題:PET樹脂中混入低分子量雜質(如未完全聚合的單體、催化劑殘留);原料干燥不充分,水分或低沸點物在擠出過程中形成氣泡殘留。

設備問題:擠出機螺桿、模頭內壁殘留碳化物或降解物;過濾器堵塞或更換不及時,導致雜質進入熔體。

工藝問題:熔體溫度過高導致樹脂局部降解,或冷卻輥溫度不均導致熔體固化不充分。

3.氣泡(針孔)

表現:薄膜表面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透明區域(氣泡)或極微小的穿孔(針孔),嚴重時降低阻隔性或機械強度。

成因:

原料問題:PET樹脂中殘留水分或揮發性物質(如乙醛),在擠出過程中汽化形成氣泡;回收料比例過高且未充分處理。

工藝問題:熔體溫度過高加速水分揮發;冷卻輥溫度過低導致熔體表面快速固化,內部氣體無法逸出;牽引速度過快導致熔體拉伸過程中氣體被包裹。

設備問題:擠出機排氣系統(如真空泵)效率不足,無法有效排出熔體中的氣體。

4.條紋(水紋、云紋)

表現:薄膜表面出現平行或無規則的明暗相間條紋,影響光學均勻性(如透明度、霧度)。

成因:

冷卻工藝問題:冷卻輥表面溫度不均(如局部冷卻不足或過度),導致熔體固化速度不一致;冷卻水流量或壓力波動。

牽引工藝問題:牽引輥速度與擠出速度不匹配,導致薄膜拉伸不均勻;收卷張力波動導致薄膜松弛或緊繃。

模頭問題:模頭流道設計不合理或存在死角,導致熔體流動速度不均;模唇間隙調整不當,出料速度不一致。

5.污漬(油斑、異物附著)

表現:薄膜表面出現點狀或片狀污漬(如油斑、黑點),可能影響外觀或后續加工(如印刷掉色)。

成因:

設備問題:導輥、壓輥軸承漏油,潤滑油滴落至薄膜表面;模頭或螺桿殘留聚合物碳化物脫落。

環境問題:車間內溶劑(如油墨稀釋劑)、灰塵或異物飄落于薄膜表面;操作人員手套油脂污染薄膜。

原料問題:PET樹脂中混入黑色或有色雜質(如回收料未徹底清洗)。

二、針對性解決方案

1.劃傷的解決措施

設備維護:定期清潔導輥、壓輥表面(用無塵布+酒精擦拭),檢查輥面磨損情況并及時更換;確保收卷/放卷張力穩定(通過張力傳感器實時監控)。

環境控制:車間安裝空氣凈化系統(如FFU過濾單元),保持正壓環境減少粉塵進入;操作時佩戴防靜電手套,避免直接接觸薄膜表面。

工藝優化:調整薄膜與輥面的接觸角度(如增加導輥包角減少摩擦);分切時使用圓刀或陶瓷刀,避免金屬刀片產生碎屑。

2.晶點的解決措施

原料管理:選用高純度PET樹脂(如食品級或光學級),嚴格檢測原料中的低分子量雜質;原料干燥需達到標準(如水分含量<50ppm),避免高溫烘烤導致降解。

設備清潔:定期清理擠出機螺桿、模頭(如每班次用專用清洗劑沖洗),更換失效的過濾器(建議每2448小時檢查一次);停機時及時清理機筒內殘留物料,防止碳化。

工藝調整:控制熔體溫度在合理范圍(如260280℃),避免過高溫度導致降解;優化過濾器精度(如采用1020μm多層過濾網)。

3.氣泡/針孔的解決措施

原料處理:確保PET樹脂干燥充分(如使用真空轉鼓干燥機,溫度150℃、時間46小時);減少回收料比例(建議不超過10%),并徹底清洗去除雜質。

工藝優化:提高冷卻輥溫度(如從20℃升至3035℃),延長熔體固化時間;降低牽引速度(如減少10%20%),使氣體有足夠時間逸出;檢查真空泵效率(如真空度需達到0.09MPa以上)。

設備維護:清理模頭流道內的殘留物(如用銅刷+溶劑清洗),確保排氣孔暢通;檢查擠出機螺桿間隙(如磨損超過0.5mm需更換)。

4.條紋的解決措施

冷卻工藝優化:安裝冷卻輥溫度傳感器(如每20cm一個測溫點),實時監控并調整冷卻水流量;確保冷卻水壓力穩定(如0.20.3MPa),避免局部湍流。

牽引與收卷控制:采用閉環控制系統(如PID調節)穩定牽引速度(誤差<±0.5%);收卷時采用恒張力模式(如磁粉制動器+張力傳感器),避免薄膜松弛產生褶皺。

模頭改進:優化模頭流道設計(如采用漸變式流道減少流動阻力);定期校準模唇間隙(如使用塞尺檢測,誤差<0.05mm)。

5.污漬的解決措施

設備管理:定期檢查導輥軸承密封性(如每月更換潤滑脂),防止漏油;清理模頭和螺桿時使用專用清潔工具(如銅鏟+無塵布),避免金屬碎屑殘留。

環境控制:車間內禁止使用揮發性溶劑(如用酒精替代汽油清洗工具);操作人員穿戴無塵服、防靜電手套,避免油脂污染。

原料篩選:對回收料進行嚴格分選(如磁選去除金屬雜質、色選去除有色顆粒);進料口安裝金屬探測器(靈敏度≤0.5mm)攔截異物。

三、總結

PET薄膜表面缺陷的產生是原料、設備、工藝、環境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實際生產中需通過“預防為主、監控結合”的方式:

預防:嚴格把控原料質量、定期維護設備、優化工藝參數;

監控:在線檢測(如表面缺陷檢測儀)與人工抽檢結合,及時發現異常;

改進:針對高頻缺陷深入分析根本原因(如魚眼是否源于原料或過濾器?氣泡是否因冷卻不足?),制定系統性解決方案。

通過上述措施,可顯著降低表面缺陷率,提升PET薄膜的良品率和下游應用性能。


掃碼關注振龍

技術支持:【慧航網絡

地址: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駐地 電話:138 6455 5175